「有時候,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大事。」

 

 

 

tumblr_nhappwH08C1qz72sno1_1280  

一個多月沒有打文章了,代表筆者一個多月沒有看電影了,

連這次的《模仿遊戲》都已經上映10天才看也是差點就沒了,

在影評開始前插播一則感謝消息,

上一篇《美國狙擊手》的影評 (←點我)

在前些日子很榮幸得了專欄之星,

奧斯卡頒獎前夕!誰最有可能是最佳影片?

很開心能在專欄首頁文上得到一塊版面,謝謝各位的點閱,

好的,感謝到此結束,影評開始!

the_imitation_game_turing_machine_still  

《The Imitation Game》,台/中譯《模仿遊戲》,港譯《解碼遊戲》,

由摩頓‧帝敦 (Morten Tyldum)執導 ,班奈狄克和綺拉奈特莉主演,

電影改編自Andrew Hodges原作傳記《Alan Turing: The Enigma》,

敘述二戰期間關於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的故事,也是向他致敬的一部電影。

本片獲得87屆奧斯卡金像8項提名,BC總共獲得11個不同獎項提名,其中2項獲獎,

這部電影或許是筆者目前為止認為眾多議題加入其中而且發人深省的佳作之一。

Christopher-and-Turing1  

筆者簡單整理出本片可討論的議題與重點如下:

【戰爭】/ 【歧視】/ 【霸凌】/ 【人工智慧】/ 【團隊與助力】/ 【解讀與判斷】

另外,本片經過大量改編,許多人物、事件與史實記載有出入,所以影評只以電影內容做探討。

 

首先關於【戰爭】部分,電影背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地區戰事,

主要是希特勒率領的納粹德國攻陷各國,

德國也發明了名為「Enigma」的密碼機,根據電影中描述它擁有1490京的變化,

即使24小時持續性破解也需要兩千萬年時間,而且德軍會在每一天結束時改變它的設定,

對於當時的科技來說要在短時間破解Enigma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英國軍方找來國內不同領域的解謎高手,共同參與破解密碼機的機密任務。

這裡開始切入【團隊與助力】的部份,

圖靈是國內的頂尖數學家,甚至在世界排名也絕非泛泛之輩,

他也明白這一點卻不謙虛,片中的圖靈是個不在乎他人感受,獨行而且直言不諱的人,

他確實非常聰明,知道如何切入重點,也知道何為真實與虛偽,

但本身無法做到虛偽,甚至連最基本的客套話都不願意說,

許多網路評論都認為片中的圖靈是亞斯伯格症患者,雖然史實中似乎沒有這麼極端,

提到亞斯伯格症,台灣有一個最典型而且不需要多解釋的例子:柯文哲,

64cb0aa1-724a-495a-9549-08784dc899a8  

筆者本人是柯P粉,

也認為他的言行作風對台灣社會和迂腐的政治環境有正面的衝擊,

但對他本人也會帶來極大的困擾與危險。

當我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能將他當做一個例子去對照劇中的圖靈,

或許就不會以厭惡觀點覺得他是一個莫名其妙的人;

柯文哲身邊有幕僚、親人、網軍......等等可以讓他檢視自身問題並修正的助力,

但是片中的圖靈一直是獨行俠與白目的形象,

面試時講話不經修飾惹怒長官、與解碼團隊第一次談話就瞧不起其他人,

認為自己一個人做事會比與其他人合作更有效率;

因為這些行為導致他在初期得不到團隊支持,申請經費受阻,

直到女主角克拉克出現,為圖靈緊繃的人際關係上了一層潤滑劑,

她輕而易舉讓完全不認識的亞歷山大先生對她產生好感,

這種社交舉動對圖靈來說是難以理解的,

她告訴圖靈:「你無法獨自對抗Enigma,你必須招攬身旁所有助力。」,

團隊關係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課題,根據「馬斯洛需求三角」,

人類有了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求後,接著就是社交需求,

「人類無法完全靠著自己存活,所以人類是群居動物」這句話才會出現在課本上,

我們不能因為自身的優勢而拒絕學習團隊合作,

如果圖靈沒有同伴的幫助,早在「克里斯多夫」第一次啟動時他的計畫就宣告終止了,

或許會有人認為那是因為上級以及其他人不知道電腦的強大,他們才是笨蛋,

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為什麼?

The-Imitation-Game  

這裡牽涉到觀點問題,我們是觀眾,非當事的第三人稱而且早已預見未來,

所以我們知道圖靈做的事情是科技的突破而且能扭轉現況,

因此我們會認為圖靈對而認為政府方錯,但我們不能用這樣的觀點去看電影,

這樣會造成立場上的偏頗,導致完全惡化某一方。

我們試想,在20世紀的英國,

有一個天才數學家但是他的人格特質與一般人不同,難相處、自我中心,講著沒人聽得懂的奇怪言論,

在戰爭期間還申請10萬英鎊來製造一台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也不打算解釋是什麼東西的機器,

覺得每天辛苦解碼的同伴是白痴還在手動解題,每天組裝機器搞神祕,

在每三秒死一個士兵的日子,他好像事不關己,說好的解碼只有一年又一年的組機器,

機器組好了,運算一整天得到的結果是:速度太慢所以還是解不開。

如果你是戰爭前線的長官看到這個狀況你還不發飆嗎?

筆者的意思是,在看這類型的電影時不能用上帝視角看每個角色,

而是以劇中的時代背景以及當事者的角度去看,

我們才能體會到當時願意相信圖靈的人有多大的勇氣,願意在戰爭期間做這種風險未知的投資。

※但根據史實,圖靈當時並沒有電影中的重重受阻,英國是有持續金援的。

matthew-goode-the-imitation-game  

再說到克拉克小姐吧,

片中克拉克首次登場時,她說她是通過填字遊戲來參加考試的考生,

但一直被打發說她走錯了她應該去應徵樓上秘書職務,

整個考場只有她一位女性的畫面也是一種暗示性的場景表現,

Imitation-Game-2-Vogue-31Oct14-pr_b  

克拉克的家庭教育觀念告訴她與一群男人共同工作是非常不得體的事情,

男生讀男校,女生讀女校,即使出了社會男女也嚴格分宿,

種種的線索告訴觀眾20世紀的英國還是個民風保守而且女權不平等的狀態。

關於女性主義以及女權歷史的部份請點我

這裡就能帶到另一個重點【歧視】,

 當時的英國社會,甚至是幾乎全世界都不認可同性戀,

20世紀之前,同性戀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疾病,中國甚至在2001年之前都如此認為,

在那個時代,同性戀是有罪的,要則坐牢亦或選擇賀爾蒙治療(化學閹割),

有些宗教團體甚至相信同性戀是邪惡、不純潔的存在。

即使到了現在這個資訊發達、知識水平較高的時代,還是有許多人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異端,

筆者認為以前的社會有歧視行為多半是因為普遍知識水平不足,

神學、宗教觀點為最主要思想,延續下來給了獨裁統治更根深蒂固的思想傳遞,

許多人小時候應該聽過一則故事:

國王喜歡紫色,所以前來晉見的大臣全部都穿戴紫色,人民全都崇尚紫色。

同理,執政方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罪惡,而大多數人民不了解、不懂,便跟著認為這是一種罪惡,

所以有一句話這麼說:什麼是罪?無知就是一種罪。

當人們無知盲從,就容易被誤導,進而誤認事物背後的真實,

於是就產生了下一個重點【霸凌】。

ElwinHofman-ImitationGame-Wenend  

圖靈年少時因為本身性格與行為與大多數人不同,所以常被同學、老師用言語歧視或行為攻擊,

老師看見圖靈上課傳的密碼紙條說了:「只有圖靈會傳讓人看不懂的紙條。」,

這句話充分表現當時社會的教育者其實本身也有許多歧視性的觀念,

同學對他的行為霸凌也造成他之後對於暴力脅迫的行為有非常畏懼的反射性動作,

但他並非不了解暴力,片中圖靈說了幾次同樣的話:

「人們崇尚暴力,是因為暴力能使他們得到滿足。」,

雖然是以偏概全的觀點,圖靈認為除了他以外的世人其實都不反對可以使用暴力解決事情,

因為他從小受到這樣的待遇,導致他長大後的部份價值觀偏差,

這也是現代社會一直積極宣導反霸凌的原因,因為霸凌會對受害者產生極大的陰影。

剩下兩個重點【人工智慧】、【解讀與判斷】,

筆者認為這兩個部分分別是本片最表面以及最深層的重點。

tig_025_ig_03405r_lg.0  

我們先來談【人工智慧】,

艾倫‧圖靈在1950年提出一篇論文《Can Machines Think?》,

裡面有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思考的實驗,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在片中也有出現,假設一個人對機器提問,

而機器的回答能讓人辨識不出身分,則機器具有智能,

這樣的事情已經在21世紀完全被突破,甚至更早,

比如1997年打敗西洋棋冠軍的電腦 - 深藍(Deep Blue),

或是以前紅了一陣子的自動對話程式 - George ,(可點開,只能用英文溝通),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聲控搜尋也是一種弱人工智慧,

應該說,我們的生活現在已經充滿弱人工智慧,而這樣的演變其實不過短短20年間,

關於這方面的議題有一篇很火紅的上下篇文章,

請Google搜尋:「我們將永生還是滅絕?人工智能很快會給出答案」,

筆者前幾天剛看完這文章,剛好就在昨天看了《模仿遊戲》,

簡單來說,科學家與學者非常肯定科技進步的速度是以指數成長,我們以為現在停在一個極限,

事實上很可能再過五年我們又會到達全新的科技程度,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問題,比如我們的儲存空間從256MB到達TB等級中間不到十年,

1024MB=1GB

1024GB=1TB

我們在這段時間裡讓基本儲存空間多了四千倍以上 (其實更多),

而這段時間我們並非用256MB的空間在儲存新的東西,而是使用更大的容量,

其他資訊的發展亦是,代表什麼?

假設這樣的過程要十年,但我們有了四千倍的速度,再到達下一次進步就不需要10年,

科技進步的速度一直是用超級大跳躍的程度往前進,

五年前沒人知道什麼叫做4G網路,什麼叫做1億2千萬畫素,

所以不能用舊想法看待科技,或許你的想像在這邊也會斷線,

因為我們想像不到未來會出現什麼,

就像我們國小還在操場玩球,但是十年後的國小生是在滑手機遊戲,

而且對他們來說這是「正常不過」的現象。

2004825121614.6850194  

↑ 關於人工智慧的一部老電影-i Robot

最後,【解讀與判斷】這個部分,就是本片從裡到外的最大重點,

我們對所有未知的人事物都必須經過這兩個步驟,解讀,然後判斷,

最後得到的結論就是所謂的「定義」,

但並非所有定義都是正確的,比如21世紀以前的人們對於同性戀的定義普遍為「錯」,

比如說早期台灣人對生男生的定義就是「好」,以前的社會認為性工作者就是「髒」...等等定義。

這部電影幾乎所有的情節都牽涉到這個過程,

圖靈年少時被定義為一個怪人,長大被定義為一個頂尖的學者,

自己的性向被政府定義為有罪,一直不斷被定義的過程令人混亂,

所以他在審問時問了警察:「試著定義我吧,我是人,是機器,戰爭英雄,還是罪犯?」,

警察回應他無法下判斷,他嘆了一口氣:「看來你對我沒有用處。」,

這個部分是一個關鍵,甚至是整部電影的關鍵,

圖靈進行面試,長官一得知他不懂德文馬上就打算將他轟出去,長官定義他對解碼行動沒有用處;

克拉克前往應試,一開口就被迅速打發掉,對方定義她是個女人她對戰爭進度沒有用處;

圖靈組裝克里斯多夫,幾乎被所有人否定,因為大家都定義這個計畫對目前的戰況而言沒有用

所以他對克里斯多夫才會有這麼大的依戀,因為他和它都有相同的命運。

圖靈對於自己的處境與立場產生最大困惑與無助,卻沒人能夠定義他到底是什麼,

最初沒人認為他有用處,然後他發揮了作用,最後又失去了用處,

他是個解碼高手,但他最終無法解開自己的密碼,選擇自盡一途。

Alan_Turing_Aged_16  

這次的影評有點長,因為可以講的東西太多,

雖然筆者不是專業人士也沒辦法講得很完善,

本片經過改編所以和真實歷史有點出入,但嚴格來說重點部份沒有跑掉,

有興趣的人可以多多去搜尋一些真實的歷史部分會蠻有趣的!

還沒看過的人可以趕快去看,雖然前段會有點沈悶但越到後段會越來越精采。

以上就是這次影評!

Imitation-Game-Poster  

簡單評分:9.5 (滿分為10)

 

 

謝謝觀看 (鞠躬)

 

 

※資料、圖片引用自Google搜尋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See! Gold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