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是否有過出了影廳之後卻陷入深思的經驗?

這是一部好電影嗎、架構是否有點鬆散、有偏離主題嗎、表現手法會太花俏嗎......等等疑問,

但《灼人秘密》給筆者的觀後第一印象則是:我到底看了什麼?

 

 

★以下影評內容有雷,慎入★

 

《灼人秘密》,英譯《NINA WU》,

由緬甸裔台籍導演趙德胤執導,吳可熙共同編劇而成的一部台灣電影,

吳可熙、夏于喬、宋芸樺領銜主演,配角演員眾多,皆為國片與台劇近幾年的熟面孔,

劇場女神謝盈萱、《我們與惡的距離》施名帥、《角頭2》鄭人碩、黃尚禾,

加上王月、李李仁、宋少卿、游安順......等人,湊出一個可謂台灣影劇圈的豪華陣容。

吳可熙從趙德胤2011年《歸來的人》擔任助理導演,

2014年《冰毒》與2016年《再見瓦城》擔任幕前主演獲獎與提名的肯定,

到了2019年《灼人秘密》證明了擔任編劇與主演的雙棲實力,相當值得敬佩。

 

隨著國片質與量的水平線逐年提升,

想拍出一部能被稱作「優質國片」的電影,已經不可同《海角七號》之時而語,

(僅指今昔國片環境與標準差異,並非抨擊《海角七號》)

即使堆出夢幻級的卡司,卻是賀歲片等級的劇本,一樣會被戰到歪頭,

不過真正的優質國片到底該叫好還是叫座,或是要兩者兼具呢?

關於《灼人秘密》,

筆者認為是一部初見不愛但深究之後會恍然大悟的電影,

不僅大肆切割時間軸提高架構難度,更巧妙利用虛實交錯暗示角色當前精神狀態,

運用了多種運鏡方式,讓鏡頭語言更加豐富,符號學、色調變化的象徵性表現手法也層出不窮,

最重要的是,每段情節中都有微小的細節變化,

看似沒什麼,卻在開始串聯時成了重要的線索,也讓整部電影給人的感覺縝密且紮實。

現實與幻想的差異?

主角吳妮娜(吳素芬)是個為了追求演藝事業從鄉下來到台北的平凡女孩,

但獨自在台北待了八年,卻沒繳出任何亮眼的成績,沒有案子就只能在家當個直播主,

不特別也沒有經驗,甚至連演藝圈的邊都不算踏上的新人,

在電影女主角的甄選試鏡中被導演冷眼劃上叉叉淘汰,

又在電影監製人的額外試鏡中被用計陷害成了「潛規則」的受害者,

卻因此成為電影女主角,甚至在電影成功後一舉登上巨星地位,這是現實。

然而在拍攝期間被劇組和導演冷漠對待、經紀公司的支持不到位、

成名後受到的質疑以及輿論壓力、父母雙雙遇上困境......等等,這是現實。

曾經有個一起演話劇的女友Kiki,

但在妮娜前往台北而分開後,兩人的情感與對演藝的「目標」也變得不同,

雖然淚求復合,卻還是因為性向與環境壓力被狠狠拒絕,這是現實。

妮娜成名的美夢成真,背後卻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現實,

這些現實所累積的精神壓力如同致命病毒讓妮娜逐漸崩壞。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一種常見且令人恐懼的精神疾病,

不僅會造成身心及精神不適,同時可能誘發精神失調、重度憂鬱,

以及解離性身分疾患/多重人格(DID)。

 

「妳做的...我也都做啦,但為什麼是妳拿到角色啊?」

陷入看似單純的報復戲碼之中,卻感覺不太對勁,

時間軸錯置的手法讓觀眾容易想像劇情會逐步說明兩人如何結仇,

但是直到尾聲依然不明不白的尷尬感究竟是怎麼回事?

夏于喬飾演的3號,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自己的名字,

3號性格激進、競爭意識強烈,「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的典範,

「選我...我什麼都可以!」

相較於妮娜被動、多慮,3號彷彿是天生的對立角色,

利用3號對妮娜的恐嚇與侵略行為營造兩人一善一惡的氛圍,

使得觀眾對妮娜中選的認知上更加理所當然,

可是矛盾與違和感也同時在3號不斷從各種場合以各種狀態出現時增生,

她到底是誰?偏執狂?跟蹤狂?兩人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

再仔細回想一次吧,

3號沒有名字,會隨時無預警地出現,強調角色中選為何是她不是自己,

不斷地、不合理地重複帶給妮娜壓迫,如同惡夢一般如影隨形,

但一個人能夠如影隨形跟著自己嗎,

或者是,那個如影隨形跟著自己的,也是自己?

 

3號,是幻想。

紅洋裝、紅酒、紅地毯、水餃、狗、壓抑慾望的女性

她是現實存在的一個女人,

因為不知道她的名字,所以沒有名字,

因為在長廊上與她見過,所以她也知道1408房的秘密,

因為桌上有她的照片,所以她也經歷了那場紅色的惡夢,

所以她也知道狗,所以她也有傷痕,

可是自己中選了,也成名了,但是憑什麼?

 

她也是現實存在的另一個女人,

因為知道她的名字,所以她有名字,

因為她們曾經相愛過,所以她永遠都是溫柔可愛的樣子,

因為她知道自己真正的秘密,所以她是自己唯一的浮木,

所以她也會及時出現,也還是愛著自己,

即便現實是殘忍拒絕與無盡的語音信箱。

「我過得很好了。」

 

Kiki,也是幻想。

 

假設一切是現實,那麼一切都不合理,

導演冷眼打叉,但女主角是自己;

在換場時差點被車撞上,卻沒有任何工作人員注意;

劇組對自己的態度冷漠得不可思議,簡直像是個臨時演員;

同樣的長廊、房間、電影監製,但甄選卻有兩種不同的版本;

已經不可能復合的前女友卻能在下個場景與自己相交纏綿;

在老家被(?)殺死的愛犬竟然在台北的租屋處自然地出現;

虛實交錯的劇情在欺騙大腦,你得看穿她的幻想才能看懂這場戲,

電影運用大量的符號學與象徵性表現手法來提示觀眾,

一切都是發生在吳妮娜自身的現實,而不是客觀的現實。

筆者很喜歡的一部國片《菜鳥》,裡頭有一段台詞:

「全世界都知道你吃過肥肉,只是外表看不出來。」

當吳妮娜一腳踏入演藝圈裡的黑泥時,

無論是自願的、非自願的、被陷害的,

都無法改變腳已經髒了的事實,

但鑲鑽的高跟鞋就在眼前,只要願意踩上,

就能將不堪入目的髒汙踏在腳下,

她不說、他不說、他們不說,不會有人知道她的腳黑不黑。

成名的代價與壓力會接踵而來,

在鏡頭前談及自己的初衷、過去辛苦的歷程、所學的專業,

妮娜是發自內心地笑著侃侃而談,這才是她想被大眾看見的「台下功夫」,

但記者話鋒一轉問及裸戲、性愛場景、交際關係時,

她的臉色轉變蘊含了什麼情緒?羞愧?憤怒?還是罪惡感?

如果只是這樣,還算好,可惜不只是這樣。

 

吳妮娜是女同志,不會用肉體換取男人給予的機會,

但是除了Kiki,沒有人知道她的性向,她也沒有勇氣向他人坦承,

所以面對輿論與各種猜疑,她只能孤獨地面對,

可悲的是,她做了,非自願,但她確實做了。

如果連事實真相都背棄自己,那還有什麼是能相信的?

 

這是場悲劇,因為這可悲的事實,所以讓一切的邏輯通順了。

 

浮沉八年的台北生活,無法完成的演藝夢,

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甄選機會,卻慘遭淘汰,

惡魔替她開了另一扇門,將她推入1408號的紅色地獄,

用一輩子纏身的惡夢換來一個已經失去的機會,

她可以選擇自己,但是得放棄機會與夢想,

她選擇了後者,一個專業的演員,無法擁有自主的權力,

被導演羞辱、被劇組冷落,無法傾訴的經紀公司,

唯一理解真正自己的靈魂伴侶已經不存在,

即便精神面臨極限,但犧牲所有換來的機會絕不能在這時鬆手,

看似堅強的她努力撐到了電影完成,也真的成名圓夢,

緊接而來的不只掌聲,同時還有懷疑、鄙視、有色眼光,

這時的她,已經沒有脫下鞋子的選擇,

有人會時時刻刻提醒她:黑泥的髒污依然存在,

那個人不是3號,也不是電影監製,

當她無法逃脫而被壓得瀕臨絕望時,

也會有人出現,用溫暖可愛的笑容伸出手救援她,

那個人也不是Kiki,

真正的3號,只有長廊上的一面之雅,

真正的Kiki,只有最後在馬路上的對話。

「有人」全都是自己,至於面貌只是內心意識的形象投射,

她的自我與一切的真實,都被吞噬殆盡,

她成名了,也崩潰了。

那個「她」,是吳素芬,是吳妮娜。

最後做個總結,

《灼人秘密》整體而言是架構相當完善且切合主題的一部優秀電影,

不論是演員單體演技或是劇組技術力,包括了情緒多重轉折、色調運用、靈活運鏡,

每個畫面的細節以及提供給觀眾的線索也都相當用心,

但本片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剪接與捨棄的內容太多,

如果觀影前有看過預告片的朋友就會知道,

預告片有很多非常精采的片段卻沒有出現在本片裡,

以及部分劇情的剪接節奏有明顯地被影響,

導致其中幾段會稍微有點「怪怪的」,

(一般人家在說好像哪段有跳掉的感覺)

不知道捨棄的內容是不是因為片長受限或有其他因素,

筆者認為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部分,

但是在劇情深度或是其他各項表現確實相當優秀,也算瑕不掩瑜。

 

坦白說,剛出影廳的十分鐘裡,

筆者一度以為自己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有種看完了一部電影卻沒有理解內容的挫折感,

但在回家的過程中重新思考情節內容以及時間軸的部分,

會漸漸有「哇靠!原來是這樣,太晚發現了。」的感覺,

同時再度對吳可熙感到萬分敬佩 

全片有非常多臉部特寫鏡頭,還有劇中劇的情節,

水中、爆破、一鏡到底的後退......等等,

穩定且完全融入角色情緒,看她演戲真的是一種享受,

夏于喬和宋芸樺這對螢光幕前失散多年的姊妹難得同台演出,

兩人相較當年《總鋪師》與《等一個人咖啡》時青澀的模樣,

都已經成長非常多,各自擁有屬於自己不同的舞台魅力,

新生代演員漸漸穩定成長,讓整體品質逐步提升,

期待未來的國片與市場都能夠越來越好,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以上就是這次的影評,下次再見!

簡單評分:8.5 (滿分為10)

 

 

謝謝觀看!(鞠躬)。

 

 

※資料、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Google搜尋

arrow
arrow

    See! Gold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