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做好人,我寧願當一個完整的人。」── 榮格
你是否曾在人生中遭遇某些挫折,陷入無法自拔的思考迴圈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竟有超過3.5億人罹患憂鬱症,
除了生理壓力之外,心理壓力與情緒控管問題也是主要誘因之一。
其中「情緒」看似稀鬆平常,實際上蘊藏著極度複雜的內容,
許多人認為是因為外在因素影響,才導致諸多生心理壓力的產生,
殊不知自己其實也陷入「情緒陰影」的內在問題,卻無法察覺。
本書作者許皓宜女士藉由研究「榮格心理學」所得相關知識,
運用自身諮商心理師專業,解析「人格」、「原型」、「陰影」,
讓讀者重新意識到內在問題,深入了解屬於個人原型的光明面與陰影面。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
同時也是「分析心理學」創始者,
與佛洛伊德、阿德勒……等知名心理學大師齊名,對後世影響深遠,
著有《心理類型學》、《原型與集體無意識》、《回憶、夢、反思》、《紅書》.....等書。
許皓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所博士,
為台灣知名諮商心理師、心理學專家、講師、作家,
專長為人我關係心理學、深度心理分析,
著有《與父母和解》、《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情緒陰影》、《情緒寄生》......等書。
《情緒陰影》/ 作者:許皓宜 / 出版社:遠流 / 分類: 心理學 / 2018.01.07出版
全書主軸圍繞在榮格心理學中的「原型」(Archetype)概念,
許皓宜女士在數年研究中,經過分析、實作、刪減整併後,
重新歸類出四大面向的「共通原型」以及緊密相關的四十八個「潛在原型」,
每一種原型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並存在光明面以及陰影面,
而我們每個人對事件發生所產生的情緒差異,也和這些特質息息相關,
利用原型特質的介紹與實例舉證,引導讀者回想自身經驗進而釐清情緒問題。
什麼是「情緒陰影」?
書中解釋為:
「『情緒陰影』就是我們心靈深處的『雜質』,當我們經歷現實環境下的某些經驗時,
這些存在於無意識裡的雜質會和現實中的經驗相互碰撞,進一步引發我們內在特定的情緒反應。」──《情緒陰影》p.37
「情緒陰影」會在事件發生時,因人而異地產生,並非人為控制的行為,
然而這些自動導航可能會引發許多不同的問題,造成人際關係與自身的危害。
既然無法阻止,那要如何抹滅情緒陰影呢?
答案是不要抹滅。
本書除了介紹上述關於原型的知識以外,也提出了相當重要的應對方式,
若是企圖排除某種情緒陰影,可能會誘發另外一種情緒陰影產生,
與其白費心力倒不如學習認識情緒陰影,讓自己能及時覺察是否正陷入其中,
適時地應對思考,理解當下的情緒脈絡,並且嘗試將陰影轉化為正向的力量。
本書在開頭先邀請讀者進行一項「情緒陰影面積測驗」,
透過56道是非題的得分,畫出屬於自己的五角形,也就是情緒陰影面積,
筆者的五角形屬於「強壯型」(五種面向的陰影分數都平均偏高),
代表內在陰影面多,可能是覺察力高或者情緒困擾多,較為敏感的人。
在尚未閱讀前沒有特別的感覺,不過讀完之後的確被戳中許多痛點,
雖然每種原型都有不同的特質,但是其中幾項的共鳴會特別強烈,
比如說筆者經常出現「行動潛在原型」中的「戰士」和「變形者」陰影面,
或是「慾望潛在原型」中的「萬人迷」以及「夥伴」陰影面……等;
讀到其他原型特質時,可能也會立即聯想到某位熟人的優缺點,
透過反覆聯想與思考,會發現幾乎所有人的情緒與行為都是有跡可循,
而這種「覺察力」就是本書要傳達給讀者最關鍵的訊息了。
全書內容架構完整、邏輯清晰,亦將原型重點簡潔有力地交代清楚,
特別是舉例貫串古今,不僅有名人軼事,也有日常生活化的舉例,
作者將較為艱澀難懂的榮格心理學理論歸納整合,並轉化成相對易懂的方式說明,
適合一般讀者與心理學研究入門者閱讀參考。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想像人生當中每一次的情緒問題產生都如同一場戰爭的開端,
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情勢以及癥結點的人,就能從容不迫並奪得先機,
相信學會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陰影,許多生活中的大小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